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董阏于法无赦

《韩非子》〔先秦〕

  董阏于为上地守,行石邑山中,见涧深峭如墙,因问左右曰:“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曰:“婴儿、痴聋、狂悖之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牛马犬彘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董阏于喟然太息曰:“吾能治矣!使吾法之无赦,犹人涧之必死也,人则莫之犯也,何为不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董阏于担任上地的太守,有次他在石岩山中行走时,看见山沟极深,山崖陡得如同墙壁,于是问深涧附近居住的人:“有没有人曾经掉入山谷?”回答说:“没有。”又问:“婴儿、痴呆聋人、发疯的人,有没有曾经掉入山谷?”回答说:“没有。”又问:“牛马狗猪有没有曾经掉入山谷?”回答说:“没有。”董阏于感慨地长长叹了口气说:“我能治理这个地方了,让我制定的法令没有可以赦免的情况,就如同人们掉进山沟里必死无疑一样,那么就没有人敢触犯它,有什么不能治理的呢!”

注释
上地:上党的别名,在今山西境内。当时韩、赵、魏三家各有上地的一部分。
守:郡的长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董阏于担任上地太守时,在巡视石邑山的过程中,观察到山涧极深且山崖陡峭。他询问身边的人,是否有人、婴儿、痴聋者、精神错乱者以及牛马狗猪等曾掉入此山涧,得到的回答都是没有。董阏于由此受到启发,感慨地说,如果他能制定法律并确保没有赦免的情况,就像人们掉进山涧必死无疑一样,那么就没有人敢触犯法律,治理地方就会变得容易。董阏于通过山涧的险峻比喻法律的严厉,强调了法律的威慑力。只有当法律具有足够的威慑力,让人们知道触犯法律的严重后果,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蘩

诗经·国风·召南〔先秦〕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黍苗

诗经·小雅·鱼藻之什〔先秦〕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

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

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祁黄羊去私

吕不韦 吕不韦〔先秦〕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