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自从夫君离家外出之后,轻软的帷帐便常在秋风中哽咽。
对夫君的思念就如蔓生的野草,连绵不断永远不可能穷竭。
注释
自:自从。
出:出行。
咽(yè):哽咽,哭泣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蔓草:蔓生的草。
连延:同“联延”,连绵不断。宋玉《高唐赋》:“薄草靡靡,联延夭夭。”
《自君之出矣》是乐府旧题,题名取自东汉末年徐干《室思》诗句,《室思》第三章:“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自六朝至唐代,拟作者不少。这些拟作,不仅题名取自徐干的诗,技法也仿照徐干的诗。雍裕之这首诗(《吟窗杂录》载辛弘智《自君之出矣》与此诗相同,并收入《全唐诗》),模仿的痕迹尤为明显。这首诗表现了思妇对外出未归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其手法高明之处在于立意委婉,设喻巧妙,所以含蓄有味。
夫君离家后,思妇独守空闺,终日沉浸于相思之中。往日梳妆,皆为博君一笑;而今君去,对镜簪花已无意义。她凝视妆奁,心生怅惘:“这宝镜为谁而明?”此言暗合“明镜暗不治”之意,较
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悦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