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代〕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理睬。
参考资料:完善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79-280页
赏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
创作背景
本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徐培均主编.中国古代诗苑精品: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08月第1版:第534页-第536页
简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一个小童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其认真、天真的姿态,充满童心和童趣。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童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其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笔墨。全诗从形神两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垂钓小儿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是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胡令能
胡令能(785-826年),唐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圃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 4篇诗文 6条名句
调张籍
韩愈〔唐代〕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唐代〕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揽 一作:览;明月 一作: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消愁 一作:销愁;更 一作:复)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